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8-26 16:57 |
---|
签到天数: 14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积分
- 5502
- 金钱
- 3976
|
邮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权象征,方寸空间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风土人情及自然风貌等,因此,邮票除了其自身邮政价值之外,还具有收藏价值。
我国民族乐器种类多样,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乐器作为邮票内容设计发行,是邮票文化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完美组合。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邮政曾多次发行以民族乐器为题材的邮票。
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 ——中国最早的乐器邮票 1954年8月25日,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特种邮票,全套4枚,面值3200元(第二套人民币),目前市场价值50元人民币。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白描勾线画法,在不加任何背景的画面上勾画出古代文物形象,并于左边缘统一缀饰着风格一致而形式有变的纹样,既具有民族风格,又突出了主题,使邮票显得更加美丽。其中第2枚(最后一张)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枚乐器邮票,发行量500万枚,图案是殷商时代乐器中最精美的石罄。
石磬在商代是重要的礼乐之器,多用青石片制成,用木头搭架将其悬挂,敲击发出不同音高,商人用以祭天地山川祖宗。磬的形制又分为单悬的特磬与成组使用的编磬,它们不仅在数量上有区别,而且其质地也有严格规范,祭天地山川使用石磬,祭祖宗则敲击玉磬。
邮票上的石磬1950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因刻有老虎花纹故称“虎纹石罄”,是单悬的特磬。以青色大理石精心磨雕,正面刻有雄健虎纹,纹饰线条生动流畅。据测定,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乐音清越悠扬。
民族乐器——拨弦乐器 ——宛如“仙乐飘飘” 1983年1月20日,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遗产,邮电部发行一套《民族乐器——拨弦乐器》特种邮票,全套5枚,套值1元,邓锡清设计,目前市场价值约230元人民币。
这套邮票中5种乐器各具特色,富有代表性。弹拨乐器有琴、阮、三弦是中国原有乐器,琵琶、箜篌是汉代以后传入的乐器,但在长期流传中已完全汉化,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宝库中重要一员。
这套邮票5枚图案均将乐器置于前面突出地位,刻画精细逼真,并配以彩色。背景是线描的演奏乐器的古代仕女,姿态飘逸,形象生动,素色相衬,这样既主次分明,又使乐器和歌舞得到有机结合,给人一种仿佛身临音乐会欣赏乐器演奏般的艺术感受。正如设计者所言:“乐器是静止的,怎样使人们看到邮票后能从意境中仿佛听到那动人的旋律?我画了各种草图。最后我决定以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刻画仙女迎风弹琴、飞舞的形象来突出主图。色彩和造型上使用了浓淡、虚实对比的手法,用以表现清新的格调。”
5-1是箜篌;5-2是阮;5-3是清代拨弦乐器黑漆琴,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5-4是清代拨弦乐器曲颈琵琶;5-5是三弦。
民族乐器-拉弦乐器 ——民族乐器邮票逐渐“系列化” 继T81《民族乐器——拨弦乐器》之后, 2002年2月23日,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了第2套“民族乐器”系列邮票,编号2002-4。套值5.80元,目前市场价值约为9元人民币。
拉弦乐器是以弓拉弦产生振动并与共鸣器结合而发音的乐器,我国拉弦乐器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轧筝、奚琴,成型于宋代的马尾胡琴。经历千年发展演变,拉弦乐器不断完善丰富,不仅是戏曲等地方剧种、乐种中不可缺少的伴奏或主奏乐器,而且以丰富的表现力在独奏艺术上也散发出独特魅力,深受各族人民喜爱。
5-1为轧琴,流行于河北邯郸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是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5-2为二胡,也称胡琴;5-3是板胡,因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5-4是萨它尔,新疆维吾尔族拉弦乐器,木卡姆歌舞的主奏乐器;5-5是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哲里木和昭乌达盟的称“绰尔”,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巴彦绰尔、伊克昭和乌兰察布盟的称“莫林胡尔”,因琴杆上端刻有马头而得名。
T122M “曾侯乙编钟”小型张 1987年12月10日由国家邮政发行,发行量396.45万,面值3元,目前市场价格40元人民币。
曾候乙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早期墓中出土,这套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共有65件,最大的(下层右数第一件)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上层右数第七件)高20.4厘米,重2.4公斤,总重量为2500公斤。编钟依形状大小和乐音的高低排列,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钟架呈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成曲尺形。根据钟上铭文和实际测音证明,这套编钟的每一件钟都能敲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乐音,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包含五个八度,音色柔和优美。
本套票是中国国宝系列邮票的第一套,票面下部为编钟形象,上部为竖排的文字说明,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类似中国古代文人画卷中诗画一体的风格。
中西合璧:“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 2006年9月26日,中国和奥地利两国邮政主管部门联合发行了《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全套2枚,面值1.6元。编号:2006—22。目前市场价值7元人民币。
这两枚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奥两国建交35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由中国邮政和奥地利邮政联合发行。邮票在图案的选取上独具匠心,突出了文化元素,分别选取了代表两国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中国的古琴和奥地利的蓓森朵芙三角钢琴。
邮票中的大圣遗音古琴制作于唐代,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邮票的背景采用了湖北的古琴台,为当年俞伯牙遇知音和摔琴谢知音的地方。钢琴邮票图案背景采用了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是中欧地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中世纪城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萨尔斯堡也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茨堡音乐节全世界闻名。
香港:中国弦乐器 香港邮政1993年发行了第一套以中国拉弦乐器为题材的纪念邮票,全套4枚,面值9.9元港币,目前内地市场价值30元人民币。
邮票包括琵琶、二胡、中阮和革胡。其中,革胡是低音拉弦乐器改革新品种之一。香港中乐团近年来一直试用革胡作为低音拉弦乐器在乐队中使用,包括HKCO型(板膜共振)革胡和HKCO1型(板膜共振)低音革胡。HKCO型(板膜共振)革胡沿自64型蟒皮革胡,除大琴筒上的主振膜换上PET聚酯薄膜外,结构和制作材料也有所不同,香港中乐团共做过11次结构改动。HKCO1型(板膜共振)低音革胡的低音功能和演奏方法和蟒蛇皮圆筒低音革胡以及低音提琴相似,形制和结构也结合了两者的特点。
香港:中国敲击乐器
2003年11月6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国敲击乐器”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一枚。这套邮票展示五种在香港广受欢迎的中国打击乐器,也是香港邮政发行的第二套以中国乐器为题材的邮票,面值24.8港币,内地市场价格50元人民币。
中国打击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时至今日,打击乐器在不同艺术领域得到多元化发展,邮票中包括长鼓、拍板、铙钹、云锣和小型张编钟。
澳门:中国乐器邮票 1986年澳门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乐器邮票,包括唢呐、笙、二胡、阮、古筝、琵琶在内的6种民族乐器。面值15元澳币,目前内地市场价格约为300元人民币。
澳门:“第9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小版张
澳门国际音乐节创办于1987年10月,每年举办一次。1995年,为纪念澳门国际音乐创办9周年,澳门邮政发行了一套以“中乐”为题材的国际音乐邮票小版张,包括琵琶、二胡、锣、笙、萧、鼓在内的6种民族乐器,目前内地市场价格约为30元人民币。
台湾:中国民族乐器邮票 作为文化艺术载体的邮票,两岸不谋而合以民族乐器为题材进行设计创作,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
台湾共发行过3套12枚中国民族乐器邮票,涉及到12种民族乐器,发行于六七十年代,其中第一组设计最为精美,目前市场价格180元人民币。
第一套:琴、瑟、竖箜篌、卧箜篌
第二套:笛、笙、筝、琵琶
第三套:三弦、洞箫、扬琴、排箫
|
|